|
本帖最后由 Hohenstaufenz 于 2014-3-27 22:05 编辑
至于这一段视频,我留意到有几个潜在问题,你暂且听听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整段视频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测试的是哪一款piston 系统,这也无妨,视频里很明显使用的是CMMG/STAG 的短行程活塞系统,其设计我在去年十月份的一个帖子里有所评论 (http://qiangyou.org/bbs/forum.ph ... 5939&highlight=CMMG) 。直吹系统的厂家不提也罢,因为DI 在业界已经基本上完全统一了规格,而活塞系统还远远保持在一厂一个不同设计的百花齐放的状态。视频里测试的是CMMG早已过时的短行程活塞系统以及其non-freefloating barrel,而我们在这份帖子里讨论的是采用长行程活塞以及 free-floating 枪管的PWS 的精度问题,piston 系统的不同和枪管的不同本身就是两个直接影响精度的confounding variables (还不包括556NATO chamber 和223 Wylde chamber 的不同), 所以这一段2010的视频本身只能说明CMMG 的piston 设计精度并不如采用相同枪管的DI 设计,与PWS 毫无任何关系。 如果真想做导气系统相对精度的比较,那就应该使用PWS MK116 Mod1 活塞与采用类似枪管配置(16", Stainless 1/8 twist, 223 Wylde chamber)的DI 设计相比较, 或者拿更为普遍的LWRC M6A2 活塞与LWRC 的DI做直接比较。 那样的结论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话说回来,CMMG 的活塞系统在业界里也算是垫底的了。 他们很早就在生产gas piston 系统,一直都没有任何主要的改良。后来的Stag Arms piston system 也是由他们家制作,继承了CMMG 粗长piston chamber 的这一特点。从结构上来看, CMMG 与和后来比较流行的 Adams Arms 都是典型的短行程活塞,同时普遍共享几个特点:1)Piston block 都比较厚重,直接固定在枪管上,并且与handguard cap 有直接的接触 2)Op-rod 都不与BCG 固定在一起,在运作时会无可避免地产生导致carrier tilt 的torque,这一点与采用固定op-rod的PWS 和Adcor Defense BEAR Elite 有本质上的不同 3)因为piston block 与handguard cap 的接触, 他们实际上都采用non-free floating barrel (厂家网站上的free-floating claim纯属扯淡),除非是购买free floating的3rd party aftermarket rails, 例如MI。 CMMG 的piston housing/外壳又长又粗,几乎占据了carbine-length gas system 的一半长度,这也是其外观上的一大特征(请留意第三段视频中的1'40")。 此外CMMG 的piston 系统依赖于一个需要经常更换的piston return spring, 如果这个弹簧失灵,piston op-rod 则不能正常复位,导致系统崩溃。而相比之下,后来的短行程活塞设计虽然也普遍采用了一个piston spring (例如Adams Arms, LWRC, Sig516Gen2), 但那个弹簧是为了减少op-rod rattling 噪声的初衷而设计的,即使把其弹簧拆卸下来活塞系统也能够正常运作。 所以说来,第三段视频里提供的CMMG 活塞设计本省就是很落伍的, 而且使用的也是non-freefloating barr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