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rossfire 于 2022-3-31 20:13 编辑
最近在攒AR, 方向是重量轻,后座小的中近距离100-200米以内靶枪for 3 gun,看了看网上的讨论,枪托,护手,上下机匣要轻的话就得砸钱,上碳纤维钛合金。但是gas management 和 buffer management 涉及到安全性可靠性需要谨慎一些。 现在我的计划是18" barel / rifle 导气, 配可调导气箍, 加上轻的 BCG -buffer spring-buffer weight. 我有一些疑问: 1) 目前市场上的reduced power buffer spring, 见到的有 Sprinco Yellow(80% carbine ), Wolff (90% rifle), Gun springs (指标不详). 还有flat wire buffer spring. 不知大家有没有什么经验教训。 2)buffer weight: Strike Industry 和 Odin work 根据传统设计,利用 steel/aluminum/tungsten /polymer 的不同组合实现了2-8 oz的 buffer weight 。 JP silent capture system这类是使用多个弹簧, 不过他们的弹簧组好像只是往重里调, 没有往轻的方向的选择。
3)我对传统的buffer spring/weight 的理解: buffer tube, buffer spring, BCG 加上弹药导气需要匹配,弹药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导气箍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 推动BCG后退完成退膛-抽/抛壳-上膛的过程。 如果在临界的最小导气设置中,BCG在last round刚经过Bolt Catch 马上回来被拦住,这个算minimum 的buffer spring 压缩距离, 如果在临界的最大导气设置中, BCG末端的橡胶头刚接触到buffer tube的底部。这时候buffer spring没有被完全压缩到最小长度(每个coil都被挤到挨着)。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情况, 实际上弹药, 各个活动部件间的润滑摩擦会导致涨落,所以为了可靠性各个指标需要比临界的值要高一些, 比如导气箍的进气量,弹簧的power。 整个系统能够被看作是简谐振动吗? cycle 的周期T是sqrt(M/k) ?
4)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 用了轻的BCG, 需要用重的buffer spring/weight来延缓bolt unlock的时间来让弹壳有足够时间冷却方便抽壳,减小膛压。 这个是不是应该通过减小导气箍的导气量来实现?
5)如果用了可调导气箍, 是不是用mid length 比 rifle length 有更大的 gas regulation 调整范围?
新手的问题对于前人可能已经是经验智慧教训, 请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