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入门 指南 攻略
查看: 3016|回复: 17

[枪械知识] 外彈道理論學習心得

[复制链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5 00: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過去幾年,對外彈道興趣躍增,但是網路上總覺得學習不清,因此買了幾本外彈道的書籍研讀。有了點心得。邊學習邊做筆記。之後也有一兩年時間,擱著沒有動靜。想想還是別偷懶,希望藉著分享,將期間疏漏錯誤,能夠由大家幫忙改正。

恕我先偷懶,因全文長,又有圖、表,po文花時間,先將戰國的鏈結發在這。以後慢慢全文也發在這裡

http://artofwar-tw.org/bboard/vi ... 240440359f0ea1b2a53
雷公   

36

主题

233

帖子

3818

积分

高级枪友

Rank: 2

积分
3818
沙发
发表于 2017-6-25 04:34 | 只看该作者
d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1901

帖子

1万

积分

老牌枪友

Rank: 3Rank: 3

积分
12098
板凳
发表于 2017-6-25 0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500

帖子

3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31173
地板
发表于 2017-6-25 06: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博学强记之人,深度好文,收藏了。
顶顶顶!!!
Fight to your last cartridge,fight with your bayonets, no surrender, fight to the dea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1122

帖子

1万

积分

老牌枪友

Cogito ergo sum.

Rank: 3Rank: 3

积分
11926

携枪执照

5#
发表于 2017-6-25 06:33 | 只看该作者
赞!收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4314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2850
6#
发表于 2017-6-25 1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7#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06:00 | 只看该作者
能對大家有點用處就好。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0:1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原来网路存放相片的网站作怪开始收钱,不愿交所以相片都失去了。同时Hornady推出新的4DOF做法,因此花点时间将原文及最新的心得一并贴上。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0:20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外彈道是任何射擊都需要瞭解的。距離拉長了,更需要外彈道。從最早的G1彈道係數,到Pejsa的修改,G7Litz大力提倡),以及現在Hornady4D,不斷的提升精度。此筆記涵蓋基本的理論理解,再比較以上的幾個做法的差異。最後理解一下環境的影響(溫度、氣壓、濕度)
討論範疇
1.      外彈道,是指子彈離開槍口,到達目標的這段距離。在離開槍口前是內彈道,在進入目標後是終端彈道(terminal ballistics)
2.      子彈在來福線影響下會旋轉。這種類似陀螺的旋轉,在美式足球裡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子彈的質心運動的軌跡是外彈道主要的計算項目
3.      子彈的陀螺旋轉運動,還有其他的效應,比如precession,nutation。彈頭常是圍繞著外彈道軌跡做precession或nutation。這與子彈旋轉速度有關,決定於槍口初速與來複線纏距。出了槍口後,因速度降低,旋轉速度也降低(但降的要比速度慢),穩定度提升。但是穿音速(Transonic)區域有其獨特挑戰,這些就不在目前的外彈道筆記的考量之內。
4.      外彈道計算的目標,以對應於距離,算出彈速,時間,垂直下落,以及水平受風平移距離。有了這些基本數字,加入瞄準具與槍管的軸線距離,可以算出在某距離歸零後,其他距離該如何更改瞄具設定。


外彈道基本知識
1.      外彈道基本上是個拋物線,受地心引力影響。
2.      但是還有空氣阻力,造成拋物線的扭曲。
3.      這個空氣阻力是最主要的計算。隨著高度、濕度,空氣的密度都受影響,因而影響外彈道。
4.      在實際長距離射擊時,風是影響彈著的最主要因素。實際上,風沿著子彈軌跡,多半是變化的:風速與風向都會不同。因此風速的計算再準確,也會受風速估計的誤差而決定了實際射擊時候的彈著偏差。
5.      橫風除了造成左右偏差,還會有上下的影響(比左右水平偏移要小很多)
6.      還有Gyroscopic drift的影響,在Litz和Hornardy 4D都討論;Coriolis force要在更長距離才明顯,這也不在外彈道筆記的討論之內。

7.      彈道係數,最早依據Mayevski-Ingalls的模型來建立(G1)。



彈道係數(G1)是最初建立的體系。在19世紀末,依循砲彈與子彈形狀,德國Krupp公司開始發展彈道實驗。Mayevski建立了數學模式來預測軌跡,Ingalls發表了列表(那時代,這些列表是工程重要的工具)。Ingalls定義了彈道係數Ballistic CoefficientBC),是一顆子彈相對比與Krupp的標準彈頭在克服空氣阻力的性能。所以BC是個比較值。
數學上:
空氣阻力Fdrag=0.5*ρ*V^2*CD*A
                              
where:
  is the drag force, which is by definition theforce compon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low velocity,[6]
  is the mass density of the fluid,[7]
  is the speedof the object relative to the fluid and
  is the reference area.
CDcoefficientof drag)是阻力係數,同樣的形狀(線性比例)CD相同。
這顆子彈在空氣中受到的加速度(其實是減速),應是:
a=Fdrag/m=0.5*(ρ*π/4*d^2/m)*CD*V^2=C1*(d^2/m)*CD*V^2=C1/SD*CD*V^2.  
d是彈頭直徑,m是質量,SD= m/d^2sectional density.
參考彈頭,是1英寸直徑,1磅重量,它的BC定義做1其中ρSD都不隨子彈速度變化;但是CDV)不是常數。測量這個參考彈頭的減速aV),就可以找出參考彈頭的CD對應於子彈速度的函數,CD(V)=a(V)/C1×SD/V^2
對於其他彈頭,它的CD(V)與參考彈頭就不同了。而射擊界常見的BC,就是
BC=a(V)|ref / a(V)=[ CDref(V)/ SDref]/[CD(V)/ SD], since SDref=1
BC=SD/[CD(V)/CDref(V)]=SD/i, where i= CD(V)/CDref(V) is theform factor
如果測試彈頭與參考彈頭一樣形狀,只是大小不同,那CD(V)=CDref(V)BC=SD;越小的彈頭BC越小,抗拒空氣阻力的能力越差。
如果測試彈頭形狀不同,CD(V)CDref(V)並不同,而且隨著V也會有不同的比例,這樣BC就不是一個固定數字,而隨著速度變化了。
下圖是CD(圖裡Y軸的K)對應於子彈速度。a=(1/F)*V^2可以看出
1.      不同速度,CD會不同。在略高於音速,CD最高。離開穿音速的範圍,CD開始下降。
2.      不同子彈形狀,這個CD(V)的細節是很不同的
因此彈頭供應商,不是僅提供一個BC值,而是提供一組BC值,對應於不同的速度範圍。


在上面圖裡,一個是M23006)彈頭,實際測量結果。另一個是Mayevski-Ingalls調整BC值後(2500fps及以上範圍與量測結果相合)的對比。兩者在2500fps時候是有相同的drag coefficient。但是因為彈頭形狀不同,在低速時候的CD就很不相同了。(Note, K=CD/2 in Pejsa’s book
比如在Mayevski-Ingalls N=0的區域,BC會更小,才能讓M-I曲線在這個速度範圍(1500fps左右)與M2相合。換句話說,不同速度區域,要用不同的BC值,才能夠讓兩者有近似的結果。這就是為何須有一組BC值。
這樣的近似方式,還是會有不少的誤差。因此直接依照測量的CDV)來計算,可以更精準。Pejsa就是這麼做。




precession and nutation.gif (9.21 KB, 下载次数: 44)

precession and nutation.gif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1:01 | 只看该作者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1:03 | 只看该作者
Pejsa彈道方式
目前公認的彈道軟件是JBM。網路上可以使用,印出彈道表。使用JBM可以挑選G1G7的計算。結果略有出入。
市面上,Pejsa彈道是另一個軟件,宣稱簡單而且與JBM一樣準確。Pejsa也出了一本彈道的書,裡面有詳盡的解釋與公式。
注:Pejsa的書在公式上並不嚴整,每個變數所用的單位並沒有詳細標明。經過仔細比較,確認除了少數失誤,公式都正確。
Pejsa把曲線分成4個區域。最高速由槍口初速(一般在2000fps之上),到約1400fps。這段速度範圍,CD=2k= α V^(-0.5)。也就是隨著速度降低,阻力增大。
下一段是1400pfs1200fps,這段速度內,CD是常數。
1200fps1000fpsCD快速下降,以CD α V^(+4)的速率進行。
1000fps以下,CD是常數。
聲速,在1130fps左右。
起始做法,就是在槍口初速,確認G1BC的數值,然後依照一般的行為,逐區計算彈道下墜,風偏與時間。
這個圖,也反映了當初飛機要破音速的挑戰。因為速度“增加”接近音速後,阻力快速隨速度增加。超過音速後又開始下降。
在遠距離精確射擊,一般避免彈速降低到穿音速以下,以免精度大幅下降。
這裡我不確定是因為以前彈道不夠準確,還是在音速上下,子彈飛行受到更多的擾動,因而一致性變差。但是Magpul的遠距離精確射擊教材,則延伸射擊距離到亞音速的範圍了,308子彈射擊到1200-1400碼範圍。
註:Bryan Litz 的書,認為是子彈的設計。例如308口徑SMK 168gr就不如175gr168gr在超音速區域就不一致,而175gr就好多了。
很多手槍彈的槍口初速,都是在穿音速範圍。甚至有些在亞音速。點22LR也是類似情形。
了解了基本的狀況,其他就在公式的實施。網路上有簡易的spreadsheet,計算Pejsa1400fps以上的公式。我則延伸涵蓋四個區域。
Pejsa的軟件,起始點在找出槍口初速與彈道係數。這樣到音速之上第一區的範圍,基本上就很準確了。可以再微調這兩者,讓結果與JBM的彈道表更相近。基本上,在音速以上,垂直距離調整與風偏調整(10mph側風),都能維持在0.30moa或更小的差異。



                              
上表顯示Pejsa的結果與JBM結果的差異。在1200fps之上,距離與風偏的差異在0.14moa之內;在1000碼之內,距離與風偏的差異在0.15moa之內,速度只差了31fps,時間只差了0.01秒。子彈是Sierra308口徑168gr。只有到1100碼,已經在亞音速範圍,差異才增加!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1:06 | 只看该作者
Pejsa方式缺少的資料
在第二區域以下,也就是1400fps以下,很多細節都不易找到。比如1400-1200fpsCD數值?還有低於1000fps以下。JBM網站上的計算,經常自1600-1800fps以下,就是使用一個BC值。如果不在乎音速以下的精確,這也就夠了。
如果仔細檢查上面Mayevski- Ingalls的圖與M2子彈對比:Mayevski-Ingalls曲線在1400fps800fps相比,K (=CD/2)值是0.150.055,約2.73倍。M2子彈,則是0.1950.111,約1.76倍。如果1400fps左右對齊了,那JBM利用Mayevski-Ingalls的曲線來計算,在亞音速就低估了CD值,造成這範圍計算的子彈前進過快,下墜偏小,風偏也偏小了。即使是製造商的訊息,也常常是在1600以下是一個單一的BC值。
G1G7
常常看到長距離的彈道係數,該用G7。到底與G1有何差別?
說穿了,G7使用一個更流線型的參考形狀,不再用Mayevski-Ingalls的形狀。現在的彈頭,多為流線型,更接近G7,因此用G7來做,會更方便。不過比起G1的方式,還是一樣,BC|G7仍然隨著彈速而改變,並不會是一個常數;可是G7參考與長程射擊彈頭形狀接近,因此BC|G7隨速度變化就會很小了!。
參考形狀不同,BC|G1BC|G7在數值上當然不同。
追根究底,知道了CD(V),就容易計算了!






比較PejsaG7, 差別還是在穿音速的部分!在超音速部分,重點是Cd(V)的圖形。Pejsa用的是一個固定的N=0.5,也就是Cd(V)=f*V-N.  
參考Bryan Litz的書,並沒找到G7的“公式”。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1:10 | 只看该作者
測量結果與Pejsa公式的差異
BryanLitz的書裡,有很多彈頭的測試結果。經過整理,先看看Mach 1.2以上的部分:


這裡列出 223彈頭從55gr77gr,及308彈頭從155210gr。我們可以看到,除了Sierra MatchKing 308 175grN是小於0.5,其他都大於0.5,像MatchKing 168gr接近0.6!越大的N值表示隨著速度下降,阻力更高!


下表是Pejsa的公式用N=0.5N=0.6的比較。在槍口初速時候,兩者的CD值一樣,但是隨著阻力,速度下降的快慢差異就顯示出來。在音速左右,速度差別25fps,但是高低差了1moa。所以到800碼,約1400fps,誤差在0.2moa之內就還好!



至於G7,因為它的N值不知。我們將其模型做個分析,可以看到如下結果:
X軸是馬克數取logY軸是CDmach number)也取log。兩者斜率就是-N值。並不是一個直線。但是平均值在0.585.
                              



簡單說,不管用G1還是G7,在某個速度CD都是可以相同的。但彈頭形狀如果不同,不管用G1+Pejsa還是G7,隨著距離/速度,都有誤差。最後還是得靶場校正才行。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2622

帖子

2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23336

NRA终身会员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1:12 | 只看该作者
比較PejsaG7


這裡,最左側是G7,利用Bryan Litz的資料與calculator算出。同樣子彈的G1數據,輸入Pejsa運算,得到第二組的數據。兩者差異在第三組。
這裡G7的計算,是否包含了側風時候對子彈上下的影響,spin drift 的影響,甚至Coriolis force的影響就不知了。但是Pejsa計算裡不含這些。
兩者的差異,在實際使用上,算不算可接受?其實從子彈量側結果來看,都用G7來分析,期間還是有不同點。PejsaG7非常類似,不同處,一個是用公式,一個看似用列表。但是又很接近,就看與實際彈頭的差異多寡吧!也就是精度的要求。

Hornady4DOF
在上述筆記完成後一年,Hornady推出了4DOF的計算。基本上,G1G7都是以彈頭質心來做計算,也就是xyz對時間t的運算,沒有考慮彈頭的來福旋轉效果。複雜的當然要用6DOF來做。Hornady則做了簡化,也就是加了一個彈頭形狀的軸線對彈頭軌跡的夾角作為第四個參數。同時量測技術的進步,可以用Doppler Radar直接量測彈頭的速度對時間。LitzG7的量測,還是用聲波檢測,因此只能在彈頭軌跡之下的地面,安排幾個距離安置sensor來量聲波訊號。Hornady用量測結果來做計算,當然就更準確了。而且還增加了Gyroscopic Drift。其實Litz也將6DOF的計算結果,用公式來近似,可以估計Gyroscopic Drift的量。
註:Gyroscopic Dift是什麼?看美式足球,四分衛投出球,球會旋轉。一出手的時候,球的前端尖是朝上,過了軌跡的最高點後,球的前端尖朝下了。子彈頭也是這樣。這表示原來子彈旋轉的軸線原來是朝上,但是到了後半,軸線改變成朝下。這個旋轉軸線的方向改變,會影響子彈質心的水平運動方向。這個效果比Coriolis force還要大。
比較Hornady4DOF計算結果,與JBM的結果還是很近似。這個差異在1000碼或更長距離的射擊有多重要?比如比起風速的估計誤差?

高度,濕度,溫度,氣壓變化的影響
這裡就直述結果。
音速只是溫度的函數,不受氣壓影響。也就是穿音速的範圍的實際速度會隨溫度而不同。CD(V)的函數,如果用馬赫數來表示,是不變的。換句話說,如果音速增加了,在同樣的超音速度的CD,其數值會高。
在阻力的公式裡,它只受空氣密度決定。而空氣,是由乾空氣與水蒸氣組合。所以知道了當地的量測氣壓及相對濕度,氣溫,就可以計算出空氣密度,進而決定CD值的變化(正比與空氣密度)
很多地方提到高度變化時候,氣壓,溫度等變化。如果帶著像Kestrel等儀器,就不需要知道高度,因為在地的測量知道當地的氣壓、相對濕度、氣溫,輸入彈道計算器就可以抓出結果。

總結:
筆記綜合了目前的基本瞭解。Pejsa的公式,用excel來做運算,其結果與JBMG1很接近,與G7有些誤差。手機上可以下載彈道計算APP。過去試過幾種。最近也下載了Hornady 4DOF APP。看來計算都還算接近。
以上都是紙上談兵,因為千碼靶場距離遠,戶外如何設計精確實驗能消除掉風偏的影響?還是說,DOPE+風偏估計的能力在實質上仍然最重要?

雷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

帖子

6906

积分

高级枪友

Rank: 2

积分
6906
15#
发表于 2018-12-14 0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045

帖子

1万

积分

老牌枪友

Rank: 3Rank: 3

积分
14664
16#
发表于 2018-12-19 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6

帖子

434

积分

中级枪友

Rank: 1

积分
434
17#
发表于 2022-1-12 19:45 | 只看该作者
太有意思了,那么,每次打靶时,如何 采集数据来跑这些公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2284

帖子

4万

积分

元老枪友

Rank: 4

积分
46080
18#
发表于 2022-1-12 20: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触屏版|枪友会

GMT-8, 2024-4-25 23:24 , Processed in 0.04119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